这些天新闻版面被各种消息占据,我今天多看了一眼新闻,才知道最可同情的是目前还困在矿井中的几十名工人兄弟。 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机器人来采矿,以便完全杜绝这种状况呢! 矿工是最危险的工种 前几天,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,22名矿工被困井下,直到今天(1月24日),终于打通了矿井,共计22名工人兄弟的情况如下: 四中段1名、五中段10名矿工成功升井! 五中段1名矿工遇难, 还有10人情况不明。 矿工升井现场 让人揪心的矿难可以说,采矿这个事物,从降生以来,就与灾难和事故脱不了干系。 2019年应急部的数据,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最多时的一年死亡近8000人降至2018年的333人,下降了95.2%。 可就算下降了95.2%,也还有333人,想想最严重的8000人,真是让人不寒而栗。 中国煤炭业一年的产值也不会超过8万亿元吧,按8000人计算,平均10亿元的煤炭,里面就含着一条鲜活的生命,真是吓人。 现在科技水平这么发达了,难道我们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,机器人技术就不能用在安全生产上吗? 一定要让人去采? 就以出事的山东五彩龙金矿来看,其矿井结构如下图所示: 山东五采龙矿煤井 它的四井段位于地下300米处,五井段则在400米处,一旦竖井出了危险,被障碍物堵住了竖井。 如果不能快速去除障碍,就只能从旁边挖一条旁路出来。 几百米的通道啊,目前已经打了14天才打通,一般人哪能撑得住! 所以矿井安全生产喊了好多年,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,尤其是牵涉到了人。 最安全只有一个办法, 就是不派人下井,只有机器人,才能扛得住这种巨坑啊! 比较适合的矿井机器人形态由于矿井较深,要挖矿一定要开坑道,由于人都有1米5以上,所以开坑道的成本也很高。 有些煤矿为了节省,把矿道挖得很矮小,而且支撑不够。 毕竟省一分钱也是利润。 但是挖洞越省,则越危险! 比较宽泛的坑道 而为了适应狭窄的坑道,蛇形机器人最适合,最新的负载机器人也可以。 下图就是波士顿的负重机器人,可以背负30公斤以上,健步如飞,而且还不会倾倒。 如果为了配合煤矿的环境,它还可以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形态,以便装得更多,跑得更稳。 别看它小,背起东西来可不小 另外,为了更好地挖,我们可以在前端,放置固定式机器人,把它的两只手改造成能挖掘的样子,连铲子也不用带了。 下次它的铲子坏了直接换一个就好! 四足如飞,也可铲土 既然解决了机器人的行走,挖掘和负重,那主要就是控制方式了。 现在5G技术这么发达,500米的井深,完全可以通过5G进行无线控制, 就算从地面穿透不了,也可以在下方多放几个直放站,信号肯定有的。 有了信号,就可以控制了! 现在人工智能很发达,已经能够自动识别路径,并且根据流程进行流水作业,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,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流程更加规范,减少事故的发生。 人工智能在传统工厂的应用目前京东的物流工厂,就采用了很多这样的自动化机器人,进行分拣和送货。 物流仓库也可以用机器人 无人仓库的人工智能在一秒钟之内就能执行100亿次以上的路径计算,给出最优选择。 在京东的无人仓库中,机器人总数达上千个,效率是传统仓库的10倍以上。 那么这些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,和机器人科技,我认为更应该放置在高危的煤炭生产和生化产品车间,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,以便减少对生命的危害。 传统的生产企业应该转变思维,大力拥抱互联网为什么这些先进的机器人科技,不是应用在高危行业中,而是先应用在迫切度没那么高的物流和互联网企业呢。 我想主要还是钱的问题。 要上一条机器人生产线,和系统,投资高,周期长,不会马上看到效果,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它的成本和收益,不能和人相比。 比起一个人一年十几万的工资,一个机器人系统的建设,至少要几千万,上亿,所以很多煤矿没有动力来推进。 不过黄金矿,我想还是不差钱的! 辛苦的工人 但! 人命关天,什么和人命比起来都是无价的! 这次山东煤矿的事件,就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命的价值。 全国的人民都紧紧地盯着煤井的新闻,希望他们早日脱险,就像自己在里面一样地感同身受。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啊。 那22个煤矿工人,都是我们几亿打工人的阶级兄弟,他们的呼吸,他们的希望,他们的工作状况, 折射着我们的现状和我们经历的危险, 他们生存,我们高兴, 他们出事,我们悲伤。 所以,哪怕采矿工人的牺牲降到了300人左右,我们依然没有什么可以高兴的,只有降到了0,才是最重要的。 所以,我希望趁着新基建的东风,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推进采矿自动化,机器人化的进展, 我们不仅仅要凭机器人来改造生产力,多创造价值和利润, 更重要的是用最先进的5G技术,机器人技术,来挽救我们的生命, 让生命的价值,得到更好的保障。 终稿之时,还有10个阶级兄弟的信息还没有明确,为他们祈祷! 诗云: 矿井一声轰隆响, 二十兄弟困中央, 全国人民齐瞩目, 十四昼夜把人抢, 人工智能发展快, 机器工人手不慢, 唯愿采矿不用人, 生命无价把礼赞。 |